作为实现“双碳”的重要阵地,建筑行业自规划、设计、建造、运行、拆除的全寿命期,率先开启了节能减碳的一系列技术创新及探索。低碳建筑并非建筑行业的单一议题,它是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创新应用的集大成者。而这既是传统建筑及房地产业务模式变革的关键,也蕴含着初创赛道的增长机遇与潜力。
在此背景下,6月末,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建研院”)建筑环境与能源研究院(以下简称“环能院”)与北京基金业协会联合举办了“低碳建筑产业链中的创新趋势及投资机会”专场“未来可持续投资”私享会,并带队走进中国建研院光电示范建筑及近零能耗示范楼,体验技术端应用成果。私享会邀请中国建研院环能院副院长、建科环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峙峰,北京基金业协会秘书长李庆怀致辞,由中国建研院环能院建筑节能测评中心科技发展部主任叶少华主持。
会上,多位行业专家与来自投资机构、创新企业的代表们围绕如何突破产业链上下游联动的壁垒、挖掘低碳建筑产业的投资及发展机会等议题进行共同探讨。
孙峙峰表示,可持续建筑、零碳建筑及光电建筑是未来建筑领域的发展方向。未来的建筑电气化很有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在实现碳达峰之后,只有绿电比例达到一定程度,整个建筑行业才有可能进一步实现碳中和。这不仅是指国家电网中的绿电比例,还包括未来建筑运用的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光伏建筑的发展。
孙峙峰也提到,对于既成的基建体系,从根本上改变一种方式,难度是很大的。比如直流电在当地转化或应用是最节能的,但目前我国电网绝大部分是需要变频转化才能让相关电器实现功能。但从节能节碳角度讲,这又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所以需要各界的持续关注,由此获得更大的综合回报。
“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在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诸多调整。在碳中和背景下,此前有专家预测,我国未来30年的绿色低碳投资累计需求将达到487万亿元,主要集中在能源、交通、建筑和工业领域。”李庆怀在致辞时也表示,建筑领域是我国能源消耗、碳排放的重要领域。目前,相比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投资,国内金融投资投向低碳建筑领域的资金占比还较低,发展空间巨大。作为未来可持续投资倡议的行动计划之一,北京基金业协会将聚焦这一细分行业,助力中国建筑行业新型生态圈可持续发展。
李庆怀认为,低碳建筑并非建筑行业的单一议题,工业化、流程自动化、产业数字化、新材料等技术迭代将重塑建筑产业链,零碳城市、低碳住宅、低碳社区、再生能源、绿色生态等将催生各行各业的联动。这既是传统建筑及房地产业务模式变革的关键,也蕴含着初创赛道的增长机遇以及绿色金融的产品服务创新。事实上,转型活动比纯绿活动的规模要大得多,因此也需要更多的金融投资支持。
“北京基金业协会将携手中国建研院,跨界整合关键行业组织、产、融多方资源,构建中国建筑行业新型生态圈的资源平台、沟通平台;促进产融合作,让金融机构释放更多活力,加快中国低碳建筑产业的发展。”李庆怀说。
在主题分享环节,中国建研院环能院建筑节能测评中心副主任、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邓琴琴对低碳建筑发展及创新趋势进行了盘点。她提出通过技术服务支持与绿色金融协同发展,推动实现未来零碳这一最终目标。
“制定相关低碳标准,出台相关激励引导政策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必要手段。聚焦以城市级规模化发展低碳建筑的需求,需要依靠绿色电力化等技术路线,包括建筑节能水平提升、住宅及基础设施建设等角度,即一是建筑本体的源头上将能耗降下来,二是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邓琴琴表示,现在更多工作正转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方面。目前,建筑节能标准不断提升,新建房子要求达到节能65%以上,且这一标准仍在进一步提升。新标准下,除降低能耗、保证室内舒适度外,降低碳排放也成为主要目标。通过低碳、近零碳和零碳三个级别的划分,对应后期申请不同级别的绿色金融资金政策支持。
与邓琴琴从低碳政策及技术标准发展趋势角度进行分享互为补充,在房地产或城市维度上,戴德梁行大中华区可持续发展服务平台高级副董事陈夏青就“如何识别绿色低碳和节能机会”这一话题进行分享。她认为,将ESG(环境、社会和治理)投资与房地产相结合,实际上就是在考虑投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从环境、社会以及高效治理等角度去挖掘项目的意义及价值。不管是房地产投资基金还是其他私募股权机构,都能在这样一个大主题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细分赛道,比如说办公空间、零售物业空间以及工业物流等。
从宏观视角来看,戴德梁行追踪近两年商业地产的大宗交易数据发现,2021年,写字楼、商务园区占据主流地位;2022年,自用需求占比则出现明显提升,同时国内一线城市写字楼的资本化率亦呈现上升特点,且投资人对如何优化办公环境的E(环境)和S(社会)的表现会更加关注。此外,工业物流领域的资产交易呈现活跃态势,冷链、物流、地产的细分赛道亦出现投资机会。值得一提的是,除写字楼、工业物流外,陈夏青表示,未来同样看好零售发展前景。“目前消费基础设施已被纳入公募REITs试点,为了提升底层资产的竞争力,不少商场正在进行绿色节能改造及节能低碳建筑认证相关工作,并在运营方面更加注重提升消费者体验。”她以三里屯太古里从社区活力、经济民生、社区扶持以及社区韧性的维度打造发展策略为例,认为在这一策略下,“商品”、“商场”和“商圈”维度均蕴藏着许多ESG投资机会。
中碳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执行总经理李渝也从投资角度,以“碳基建——国企战略新兴产业的创新应用”为题进行分享。李渝强调,在我国做好低碳投资首先需要对可持续发展、ESG、绿色发展等词汇进行定义和边界的清晰认知。“可持续发展是治理经济,指由政府为主导向下推动的一种经济行为,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进步的一种趋势,因而更多体现在在公共服务上为我国新的科技及技术应用创造场景,包括能源、交通、建筑等;ESG更多是市场经济行为,是在碳约束下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他解释道,碳约束的本质是要解决三个有效性的问题,即责任考核有效性、投资有效性和公共政策有效性。
“碳作为一类非标的金融资产需要一个基础设施将其各种各样的碳标准进行标准化,与传统金融基础设施和制度相对接,碳的基础设施这一定义也随之诞生。” 李渝将碳的基础设施叫作“碳的要素聚集和流通的底层公共服务系统”,其中包括了碳数据、碳相关的技术、碳约束下的金融等三个核心要素。
以绿钢为例,李渝讲述了制定其团标的全过程及如何应用。“首先我们与中国标准院制定了绿钢标准,将标准全部数字化做成工具,利用工具在钢厂中进行本地部署,并邀请中国冶金标准研究院进行现场认证,核实数据真实性,紧接着物资集团会进行钢铁采购,理论来讲每购买一吨钢所减掉的碳是可以实际衡量出来的,所以我们设立了采购标准,并将采购标准、结果及评估结果、降碳结果提供给商业银行获得贴息,拿到银行资金后公司便可以购买绿钢投入工地使用。”李渝讲述的这一模式创新呈现出的就是国内首个标准化碳链协同治理服务项目,可以精准迅速服务建筑钢材产业,通过政企银三方协同绿色发展,实现降碳价值化,推动绿色采购。据悉,目前全球最大的钢铁集群——河北省1.56万亿元规模的钢铁行业均应用于这个绿钢模型。
在分享会上,北京基金业协会创新发展中心主任靳苗现场介绍了《未来可持续投资倡议》及系列行动计划,行动计划通过建立行业导向、凝聚行业共识、促进金融与产业的合作,通过行业交流、产融合作、声誉管理、研究调研来帮助股权投资机构塑造行业影响力。
安博电竞入口